【坝上3日拓展团建188元.238元.438元】
承德外八庙 须弥福寿之庙
承德避暑山庄景点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景点
承德周边旅游景点
[编辑:草原风] [浏览:次]
须弥福寿之庙,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仿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修建,供六世班禅居住、讲经用。其前部为汉族形制,后部的大红台是全寺的主体建筑,沿袭藏式风格。大红台中心建有三层大殿--妙高庄严殿,殿顶覆盖着用一万五千两黄金制成的鱼鳞状鎏金铜瓦,四条殿脊共匍匐着八条鎏金铜龙,每条铜龙重约一吨,做工精细,栩栩如生,腾空欲飞。殿内正中供着宗巴喀,稍北供释迦牟尼。六世班禅曾在此为乾隆讲经,并把从西藏至热河途中的每一个站对乾隆的祈祷、祝福记录献给乾隆,乾隆在此回敬礼物40余件,并题“宝地祥轮”匾额。寺庙北端建有八角琉璃万寿塔一座,塔高七层,用绿琉璃瓦砖砌成,饰以精致的佛龛,塔顶覆以黄琉璃瓦。结构秀美,色调古雅,突破了全庙的空间轮廓线,丰富了建筑群的艺术效果。
须弥福寿之庙又称班禅行宫。位于避暑山庄北、狮子沟北山坡上,占地面积3.79万平方米。“须弥福寺”是“扎什伦布”的汉译,“扎什,意为“福寿”(吉祥),伦布是“须弥”(山)意为“多福多寿如吉祥的须弥山”。
寺庙的建筑布局因山就势,错落有致,主体突出,金瓦生辉,十分壮丽,充分显示了汉、藏两族文化交融的艺术成就。整体平面呈长方形,周围石墙环绕。前部由五孔石桥、山门、碑亭、琉璃牌坊组成,是建筑群的前奏。正门外东西两侧建有制碑,标明各种职衔到此乘马坐轿的规定。门内碑亭为方3间,重檐歇山顶,下有须弥座台基。四面开拱门,四出踏步。亭内立乾隆皇帝撰写的《须弥福寿之庙碑记》,下承龟跌,通高8米多,极其雄伟高大,底刻波涛文样。水族图案。碑亭之北为琉璃牌坊,琉璃牌坊正北为大红台,是该庙主体建筑,气势宏伟。高大的墙壁呈深红色,开窗三层,每层13个。大红台内部,围搂三层,共400余间,内置佛像。楼内西北角有木梯,可达围楼屋顶平台。平台四角各建方顶小殿一座,南面两座殿脊是“孔雀吻”,北面两座是“双鹿吻”。北边角殿后部为金贺堂、万法宗源组成的藏式院落。大红台北为吉祥法喜殿,由平台、群房与大红台群楼相连接。大红台之东又有东红台,后建有生欢喜心等建筑。再北山巅建琉璃宝塔。须弥福寿之庙整体布局,有韵律,有节奏,和谐统一。
《须弥福寿之庙碑记》一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乾隆皇帝御笔。碑文陈述修建此庙是密切清政府和各民族的关系,加强国家统一的一个重要措施。碑文说:“今之建须弥福寿之庙于普陀宗乘之庙左岗者,以班禅额尔德尼欲来觐而肖(仿效)其所居,以资安禅。且遵我世祖章皇帝(指顺治)建西黄寺于京师,以居达赖喇嘛之例也。然昔达赖喇嘛之来,实以敦请。兹班禅额尔德尼之来觐,则不因招致而出于喇嘛之自愿来京,以观华夏之振兴黄教,……今则重熙休和,喀尔喀久为世臣,厄鲁特亦无不归顺,而一闻班禅额尔德尼之来,其欢欣舞蹈,欲执役供奉,出于至诚,有不待教而然者。则此须弥福寿之庙之建,上以扬历代致治保邦之谟烈,下以答列藩倾心向化之悃忱,庸可已乎?”。
妙高庄严殿是六世班禅为蒙古各部王公贵族以及高僧喇嘛讲经说法之处。一楼和二楼内各立释迹牟尼像一尊。殿顶为重檐攒尖顶,复盖鎏金钱鳞铜瓦,脊身复盖波状銮金铜瓦,端部做成龙头形。殿顶四脊上各有升降相对栩栩如生的两条銮金铜龙,直入蓝天,腾空欲飞。这八条铜龙每条重约一吨。法铃形宝顶矗立于顶端中央。整个殿字造型奇特。殿顶用头等金叶近1.4万两。
吉祥法喜殿是六世班禅居住之所,为一座方5间的二层殿,一楼是居室,二楼是佛堂。重檐歇山顶,上复銮金铜瓦,光彩夺目,富丽豪华。殿前为白石台,与大红台相连。台前有拱门,门外植松叠石,苍然有致。
琉璃塔也称万寿塔。塔身八角形,镶嵌绿色琉璃砖,饰以精致的佛龛。塔下有云形基坛,南有踏道,坛上为八角形须弥台基,上置石栏杆。底层有宽阔的木柱围廊,其顶部复黄色琉璃瓦。塔高七层,结构秀美,色调古雅,突破了全庙的空间轮廓线,丰富了建筑群体的艺术效果。
御座楼、金贺堂、万法宗源:御座楼在大红台东面,为皇帝来佛寺休息的地方。金贺堂是大红台正北中轴线上的一组建筑,前有高大石级,正中5间,又向南突出2间,名“金贺堂”。堂北及东西原有单层平顶廊庑,过中庭,北为建筑在石砌的高台之上,面宽9间、进深3间的歇山顶两层楼,名“万法宗源”殿,是班禅的随员、弟子居住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