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上草原团建拓展专业地接
草原夏令营,草原研学旅行,坝上独家专属营地

【坝上2日拓展团建128元.168元.268元】
【坝上3日拓展团建188元.238元.438元】

中国古老马文化

[编辑:草原风] [浏览:次]

我国是世界上养马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也是马文化比较发达的国家之一。早在5000多年前已用马驾车,殷代即开始设立马政,是世界上最早的马政雏型。

周代将马分为六类即种马、戎马(军用)、齐马(仪仗用)、道马(驿用)、田马(狩猎用)、驽马(杂役用)。秦汉已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马政机构,大规模经营马场,汉代在西北边区养马30万匹,唐初在西北养马70余万匹,在经营管理上又有所改进。

汉唐盛期,从西域引入良马7000多匹改良军马。当时养马业的兴盛,不仅对国防起了重要作用,还进一步沟通了中原和西域的文化。随着养马业的发展,历朝历代积累了丰富的养马经验,在养马科学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远在周代出现善于养马的非子,善于赶马车的造父,名入史册,传闻后世。

春秋战国时期有很多相马家,各家判断良马的角度不同,形成各种流派,为我国古代相马学奠定了基础。赵国的王良,秦国的方九皋,特别出名的秦穆公的监军少宰孙阳,世人敬仰选马技术超群,而喻为伯乐。伯乐著的《相马经》,是世界上最早的相马著作,一直流传至今。唐代有其他相马经问世。
宋代曾施行过保马法,效果不大。

元代重视养马,但只注意当地养马业的发展。明代采历代马政制度所长,重视养马,马政设施甚为完备。清代扩充了官办马场,限制民间养马,禁止贩马,使民间养马业受到摧残。辛亥革命后军阀连年混战,养马衰落。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马匹数量损失严重,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马匹数比1933年减少24.8%。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发展耕畜采取保护和奖励政策。在积极发展马匹数量的同时,注意马匹质量的提高,除本品种选育外,引入优良品种进行杂交改良和培育新品种,取得显著成绩。由于政策的落实,1952年和1949年比较,马增加25.7%;1963年经过调整之后,养马业得到恢复和发展,至1977年马达到1144.7万匹,居世界之首。

马驮着人类由远古走向现代,由愚昧驶向文明。伴随着人类的发展演变,历尽刀光剑影、风雪寒霜、走过了漫漫征程。

如今,马远离了战争,远离了耕耘,但它们依然乐于为人类的欢快和健康而奔驰,无论是信马由缰,还是赛场拼搏,马始终是人类忠诚的朋友和甘于奉献的典范。

当人们在享受现代社会美妙生活的同时,不应忘记人类最忠实的朋友—马,应让它们与我们一起分享现代文明,分享我们今天的快乐,续写辉煌的历史。

内蒙草原上常见的马

蒙古马

蒙古马现在仅限于生活在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

蒙古马是暴发力很强的中小型马,有很强的耐力,它是蒙古高原上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蒙古马无论作为历史上横跨欧亚大陆的战马,还是作为后来傲视赛场的耐力赛竞技马,都曾留下过令世人惊叹的辉煌。

蒙古马体态结实、粗糙,头较重、额宽、四肢粗壮,蹄质结实,8小时可走60公里左右路程。蒙古马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

哈萨克马

哈萨克马是一种草原型马种。头中等大,清秀,耳朵短。颈细长,稍扬起,耆甲高,胸销窄,后肢常显刀状和外向。我国后来混入外血而培育出的伊犁马就是以哈萨克母马做为基础的。

三河马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三河马具有耐寒、抗病力强和适应性强的特点。三河马结实、匀称,肌肉发达,耆甲明显,胸廓深广,背腰平直,四肢强健,关节明显。三河马的毛色主要为骝毛、粟毛和黑毛三种。

伊犁马

伊犁马也是我国培育品种中较好的兼用马种。伊犁马外表清秀,四肢及头部有一定的干燥性,颈长中等而高举,肌肉较丰满,颈肩结合好,前肢端正,后肢稍显刀状和外向,毛色以骝毛、粟毛及黑毛为主。伊犁马的四肢和面部常有白彰。

山丹马

山丹马是在水草丰富的祁连山脚下培育出的一种兼用品种。山丹马的外血比较单一,这种马体质粗壮,结实。耐力和驮力很强。由于山丹马虽然也是兼用型马种,但它的速力远不如三河马和伊犁马。

锡林郭勒马

锡林郭勒马也是一种兼用型培育马种。它的基础马是蒙古马,这种马具有吃苦耐劳、抗病力强的特点,同时,这种马还有良好的识别方向的能力。用卡巴金马培育出的锡林郭勒马,继承了卡巴金马和蒙古马各自的许多优点。

相关信息

草原风农家院

当前位置: 坝上草原旅游网 >> 草原民俗文化 >> 中国古老马文化